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_行业动态_爱游戏官网下载,爱游戏入口,爱游戏网页版官方入口
快速导航
行业动态
分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
来源: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12-19 22:59:03

  济南市以“四个聚焦”为抓手,推动济南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促进市属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7%,实现营业收入1932.07亿元,同比增长25.74%。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强化重点产业支持力度。发挥国有资本牵引带动作用,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80%以上用于支持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创新项目,目前已支持重点产业项目29个,累计投资超8亿元。二是强化产业链带动作用。聚焦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高端装备产业、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高端数字控制机床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产业链群。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1家,市级链主企业4家。三是强化一流企业建设。持续深化对标一流行动,完善“对标一流”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企业寻标对标、赶超突破。目前,拥有国家“双百企业”2家、“科改企业”3家,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30余家。聚焦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逐渐完备科技创新机制一是政策支持促投入。完善技术创新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考核机制,对于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按实际发生额的2倍、1.5倍、1倍予以加回。2024年上半年,市属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6.31亿元,同比增长5.68%;“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7.73%。二是创新协同促研发。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推动科研资源共享共用。目前,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山东大学等智库机构共同研发的高端智能盾构系列搭载装备“五官一脑”,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三是人才支撑促活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岗位人员、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市属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所产生的专项投入,考核时视同利润加回。坚持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国企三牛先锋”“国企楷模”评选。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一是整合优势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推进4家金融类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突出主责主业,累计开展专业化整合30余宗。二是强化核心功能。加强国有资本在公用事业、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领域投资布局,加快跨黄桥隧、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交、地铁、高铁、慢行交通四网融合,发挥国有企业在供水、供气和供电等领域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各层级企业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占比达91.21%,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全覆盖。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市属一级企业共配备外部董事38名,基本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全面建立总审计师制度,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市属一级企业实现总审计师全覆盖。聚焦国资监管效能,着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一是打造智慧国资监管平台。纵向上,对原有国资监管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按照标准统一、服务开放、实时动态的设计理念,建立一览到底的实时监管系统。横向上,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建立涉企风险数智防控平台,引入金融、税务、市场监管、保险等数据资源,多角度分析研判企业行为,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二是构建市县联动监管体系。制定加强区县国资国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区县国资监管工作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国资监管大格局。历下区、起步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县级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实践基地。三是优化资产高效盘活机制。将实物资产出租管理纳入正向激励考核项目,2023年租金收入超18亿元,较2022年增长16%,实现6年连续增长。大力推进全市土地资产和15项行政事业性资产盘活,有效壮大市属企业资产规模。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市属企业发行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申报供热领域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城市建设大厦类REITs项目,募集资金近30亿元。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4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

  2024年11月份CPI同比小幅上涨PPI同比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4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4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一、C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小幅上涨11月份,受气温偏高及出行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国C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小幅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7%,降幅超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冷空气过程偏少,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其中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3.2%、3.4%、3.0%和1.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约八成。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非食品中,旅游出行进入消费淡季,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季节性下降8.6%、7.3%和5.6%;冬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6%;部分车型新款上市,燃油小汽车价格上涨0.2%,为近9个月以来首次转涨。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带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3.7%和10.0%,涨幅均有回落;鲜果价格由上月上涨4.7%转为下降0.3%;牛肉、羊肉、食用油、禽肉类和粮食价格降幅在1.1%13.5%之间。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非食品中,能源价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8.2%。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通信工具价格由上月下降2.1%转为上涨0.7%;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5.5%,降幅有所收窄。服务价格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据测算,在11月份0.2%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二、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11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从环比看,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由下降0.4%转为持平。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房地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水泥、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1.2%,其中水泥制造价格上涨6.2%,玻璃制造价格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2%,其中铝冶炼价格上涨5.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2%。电力、燃气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3%。煤炭保供力度加大,电厂备煤较为充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0.4%。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我国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开采、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均下降1.4%。装备制造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下降2.0%,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下降0.8%,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下降0.6%;计算机整机制造价格上涨0.6%,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价格上涨0.4%。消费品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4%,纺织业价格下降0.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3%。从同比看,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4%,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调查的主要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0.9%,上述7个行业降幅比上月均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8.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6.3%,降幅比上月均扩大0.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3.1%,降幅与上月相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9.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6.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4和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1月份-2.5%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2个百分点。

  202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4%。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下降0.3%。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9%,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26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0.0%,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0.0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7%,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四涨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5.2%和1.1%,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1%和1.0%;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3.6%、0.3%和0.1%。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1.7%,影响CPI下降约0.4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13.2%,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3.0%,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4%,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3%,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两平四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7%和0.6%,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下降0.1%。附注1.指标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2.统计范围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8大类、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3.调查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或从互联网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约500个市县、10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生鲜)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4.数据说明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2024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1%。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一、11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9%,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1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9%,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9%,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5%,衣着价格下降0.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7.1%,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0%,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3.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7%,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1%,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2%,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1%。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2%,衣着价格持平,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0.7%,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4%,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0.2%;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1.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1%。附注1.指标解释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forIndustrial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2.统计范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大类、8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3.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涉及全国4万多家工业企业。4.统计标准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5.数据说明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部分分类或行业价格变动幅度较小,按“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后涨跌幅为0,在表述价格变动情况时视为持平。

  2024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亮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与1-9月持平。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表示,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多数行业、地区和产品实现增长,制造业增速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支撑明显,宏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说:“10月,在政策带动下市场需求回暖,企业预期改善,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11月、12月我国经济运行有望延续10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同时,“两重”(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下一步,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回升势头增强工业增长趋势稳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从9、10月经济运行变化,特别是从10月来看,经济回升势头增强,宏观政策效应显现,进一步增强了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10月,我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付凌晖说。2024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陆续进入降息周期,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等因素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期,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在加速演进,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付凌晖表示,面对困难和挑战,相关部门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主要指标回升明显,市场信心改善。从10月我国经济主要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回升、两个稳定、一个提振”:“三个回升”指市场销售、服务业和进出口明显回升,“两个稳定”是指工业和投资稳定增长、就业和物价保持稳定,“一个提振”指的是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在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产业升级发展等因素驱动下,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付凌晖说。孙晓表示,10月我国超八成地区和行业、五成产品实现增长。10月,31个地区中,27个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7.1%;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5.4%;在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4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5.4%。从工业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速出现回落,采矿业和制造业增速都比9月加快。从增长势头看,10月市场回暖带动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9月加快0.2个点。同时,出口对生产的拉动继续显现,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同比增长3.7%,比9月加快0.3个百分点。从投资看,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较好,支撑作用较强,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连续三个月保持在3.4%的增长水平,显示出投资增长稳定性增强。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这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付凌晖表示,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作用下,10月份除生产需求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主要体现在股市、楼市交易活跃,企业和消费者预期改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孙晓表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剔除季节因素,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4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较9月加快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回升;采矿业增长4.6%,加快0.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付凌晖说:“在产业升级发展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带动下,装备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0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6.2%、10.5%,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支撑工业较快增长,也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付凌晖介绍,在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的增长动能在不断积聚加快成长,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8%、33.4%,智能设备、绿色产品生产持续高速增长,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8.6%和13.2%。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口增速加快。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同比增长3.7%,增速较9月加快0.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出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6.9%。主要出口行业中,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出货值同比两位数增长。付凌晖表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市场需求改善的背景下,工业企业产销衔接提升,工业景气度回升。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比9月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到景气区间,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比9月回升2个百分点,幅度较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压舱”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攀升至31.5%,成为推动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制造业生产销售提速,高技术及装备制造继续向好。10月,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较9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和5.1%,分别高于制造业销售总体增速7.6个和3.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2%、14%和9.3%。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业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动工艺创新、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孙晓表示,装备制造业不断夯实工业基本盘。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连续15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据统计数据,10月的主要装备行业中,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今年以来连续两位数增长,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0.0%,居工业各大类行业首位。“1-10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4.0%,已连续20个月保持在30%以上,较1-9月提升0.2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孙晓说。同时,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3.8%、26.0%、25.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孙晓介绍,10月,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为10.6%,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等高技术行业蓬勃发展,增速分别为41.9%、23.4%、23.1%、21.1%。付凌晖表示,从企业来看,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到近期高点,非制造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进入较高景气区间,反映出近期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在增强。“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工业企业还面临着市场价格较低、效益提升困难等问题。”付凌晖表示,比如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行对我国输入性影响以及国内部分行业竞争加大作用,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9月略有扩大。“随着冬季和元旦的到来,工业消费品除了能源价格受国际输入性影响较大之外,多数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有望保持稳定。”付凌晖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成长,对相关行业需求扩大效果有所显现,带动相关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付凌晖表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输入性因素和国内扩大需求政策拉动共同作用,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比如钢铁、水泥等领域出现了“止跌回升”迹象。孙晓表示,总体上看,虽然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等困难仍然存在,但当前各种宏观政策措施接续出台,PMI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工业经济发展动能不断积聚。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运行基础,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加力扩围“两重”“两新”持续释放动力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设备投资继续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加力。10月,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5.2%,较9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16.6%,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较9月提高5.4个百分点。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43.2%和63.5%;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卫生洁具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3%。李超分析,“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10月,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有所加快,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1.2%,比9月加快9.6个百分点。10月,各地区“两新”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带动相关行业生产向好。孙晓介绍,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10月我国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池制造等装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8%、16.0%、14.5%,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包装专用设备等装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5%、28.4%、19.2%。以旧换新方面,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因素带动下,汽车产量同比由降转增,由9月下降1.0%转为增长4.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8.6%,增速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与之相关的充电桩产量增长25.2%。得益于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等,家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热取暖器具等家电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32.1%、14.0%、13.2%。李超认为,10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重新回到了扩张区间,可以看出企业生产和投资意愿正在增强。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从发展动力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正在加快落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持续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正在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从市场空间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待释放。李超说:“从政策支撑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全面落地见效。同时,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政策储备,精准调控、逆周期调节等工具不断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断提高,宏观政策系统集成、精准发力,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超介绍,截至目前,各方面出台“两新”实施细则近300项,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努力以“两新”政策激发品质新生活、产业新动能、市场新活力。首先,更好地服务了群众消费需要。消费品以旧换新包括汽车、家电、家居等3大类重点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各地用好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实在在地支持消费者对更优质、更智能、更环保产品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家电最高可补20%、汽车最高可补2万元,家居方面不少地方专门对适老化改造予以支持。第二,加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设备更新政策聚焦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7个重点领域,拿出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接安排到项目。同时,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发布112项标准,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促进产业向“新”向“绿”发展,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支撑经济回升向好。“两新”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支持居民通过“换新”增加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从而推动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比如,前10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李超介绍,1-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9160亿元,其中审批63个、核准34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李超说:“两新政策下一步安排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中国工业报记者孟凡君)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江苏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48.6亿元、同比增长1.8%。江苏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3889.4亿元、利润总额4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0.9%。前10个月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转正且增幅显著,表明江苏国资国企的改革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来之不易的国企发展数据背后,有哪些新动能的支撑?大势承压,坚持“守创”并举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承压。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工业企业面临外部需求减弱压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增加生产成本这是各类经营主体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经济“顶梁柱”,国资国企是如何“扛”住压力的?应对国际竞争,守住优势市场、开辟增量市场。11月18日,2024中国工业品展在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开幕,成为中阿国际合作的又一亮点。“集团发挥自身国际投建运一体化优势,全力支持推动示范园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中江国际集团总经理朱新宝介绍,集团在巩固海外市场优势的同时,今年还新开辟亚美尼亚、尼泊尔等国市场,前10个月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高达45.75%,营收同比增长23.36%。“逆势”坚守安全,在“主赛道”之外探索“新赛道”。自8月14日20时启动注气作业以来,至10月22日23时,省重大项目苏盐集团张兴储气库实现注气量6798万立方米,日最高注气量攀升至148万立方米,较原计划提前7天实现年度注气目标,标志着张兴储气库已具备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为盐穴储能产业开辟出新赛道。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下行等多重挑战,苏盐集团今年依然实现经济效益的逆势稳增:前10个月,集团实现利润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1.4%。把握当下“风口”,看准机遇乘势“借力”而为。电子商务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苏豪控股集团利用国内政策加大支持、市场规则逐步清晰之机,前10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200%,拉动集团进出口总额增长跑赢全国大盘。今年以来,该公司紧抓政策机遇,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牵头建设江苏中亚中心,着力将其打造成有全球影响力、全国高站位、江苏品牌特色的枢纽平台;优化江苏中欧班列通道布局,开通运营江都物流基地、成立南通市班列公司,江苏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969列、同比增长6.2%。向“新”突破,锤炼发展韧性江苏省国资国企持续转型升级、推动全链条创新,以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可控保障自身发展韧性、积蓄发展动能。“数智”转型,提升发展效能。走进苏盐集团所属的苏盐井神第二分公司食盐生产基地,加碘、分装、称重、喷码全自动包装食盐生产线有序运行。加快数智技术迭代及集成应用,苏盐集团累计投入超2.8亿元用于“智改数转网联”,营造数智化转型生态。数字赋能是该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供应链、全产业链、全要素、全场景、全流程的“智改数转网联”让“数智苏盐”成为现实。创新策源,孕育发展潜力。由江苏省国信集团牵头投建的储能容量大、转换效率高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今年4月在淮安开工,展现出其能源技术创新的强劲实力。江苏省国信集团已构建起“前瞻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的全方位创新体系,并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建拟建重大能源项目达18个,总投资额近10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集团能源综合能力将大大增强。省属国企还发挥主导作用,协同上下游一起“转”9月29日,由中江国际集团、省铁路集团、金陵饭店集团、中核华兴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江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央地国企携手发力,依托高铁网络、发挥“投融建运”一体化优势,建设科创新载体。中江国际集团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主业适度推进多元化发展。该公司与多所知名高校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暨院士工作站,还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全省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科技创新的增长极、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改革攻坚,巩固“向好”态势冲刺第四季度,国有企业各项改革任务能否落实落地,是全年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截至10月末,江苏能源领域领军企业江苏省国信集团总资产已攀升至2273亿元、净资产达1174亿元。该公司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子企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提升企业董事会运作水平;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切实把制度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苏豪控股集团实现整体经营的量稳质升,前10个月集团营收总额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苏豪控股集团内部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有序整合内部资源,推动纺织服装业务板块专业化整合,进一步塑强主业,释放出重组整合倍增效应;另一方面打造精干高效集团总部,持续推进苏豪创科、苏豪智科等专业化特色化运营平台建设,推动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集中。改革攻坚,难在持久。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江苏交控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改”的前提是明确定位,要在服务大局中发挥好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主渠道”的核心功能,发展交通建养、交通能源、交通商贸服务等产业链,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在服务公众美好出行中发挥好全省高速路网运营管理“主平台”的核心功能,前10个月完成高速公路及过江通道建设资金拨付374.6亿元,完成数额创历年同期最高。作为行业头部创投机构,江苏高投集团前10个月新增管理规模65亿元。江苏高投集团将锚定“行业顶部”目标,聚焦管理运作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省国企混改基金“两项重点任务”,打造毅达资本、高投管理和战新管理“三个平台”,夯实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风险防控、党建引领“四个支撑”,建设投资、CPA、法务、投研、党建“五支队伍”,发挥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功能作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扩张加快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2024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与上月持平,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扩张。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扩张11月份,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制造业PMI在景气区间上行,升至50.3%,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一)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从行业看,通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4.0%以上,产需较快释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专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在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改善的带动下,近期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采购量指数升至扩张区间,为51.0%。(二)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改善。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上,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0%和49.1%,比上月上升0.6和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改善。(三)部分重点行业PMI稳中有升。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2%和50.8%,比上月上升1.1和1.3个百分点,景气度均有回升;装备制造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相关行业保持稳步扩张;高耗能行业PMI为49.2%,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四)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更为乐观。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一)服务业景气水平与上月持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从行业看,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受国庆假期效应消退等因素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不同程度回落。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5个月以来高点,其中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65.0%,相关行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较强。(二)建筑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受天气转冷户外施工逐渐进入淡季等因素影响,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预期总体保持稳定。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保持稳定扩张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4%和50.0%。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0%,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有所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5.9%,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3.5%,与上月持平;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会降低。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7.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继续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5.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0.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预期继续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附注1、主要指标解释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2、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2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300家调查样本。3、调查方法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4、计算方法(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5、季节调整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30.9亿元,同比下降8.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18.5亿元,下降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559.0亿元,增长0.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01.7亿元,下降1.3%。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9845.3亿元,同比下降12.7%;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2223.1亿元,下降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612.0亿元,增长11.5%。110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4%,纺织业增长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8%,汽车制造业下降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盈转亏。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发生营业成本94.75万亿元,增长2.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4.6%;负债合计102.01万亿元,增长4.5%;所有者权益合计74.73万亿元,增长4.9%;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33万亿元,同比增长7.8%;产成品存货6.53万亿元,增长3.9%。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9元,同比增加0.3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2元,同比增加0.06元。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7.3元,同比减少2.7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82.4万元,同比增加6.6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0天,同比增加0.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6.7天,同比增加3.9天。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附注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2、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3、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4、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5、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6、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7、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8、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9、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12、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13、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1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1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1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17、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或为0.0亿元;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与上年持平。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三、统计范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四、调查方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五、行业分类标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0月份,随着存量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当月降幅明显收窄。多数行业盈利较上月好转,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支撑作用较强,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工业企业当月营业收入和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延续增长态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从当月看,10月份,受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销衔接水平回升带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营收恢复带动企业利润改善,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份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超六成行业盈利较上月好转,制造业最为明显。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速较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比超过六成。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带动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作用明显,10月份制造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大幅收窄22.3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收窄17.8个百分点。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回升。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类经营主体效益持续好转。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股份制、私营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9月份分别收窄27.7个、14.4个、14.3个和10.9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27.1个、4.6个和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5%,当月增速由负转正,为规上工业利润改善提供重要支撑。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较9月份由降转增或降幅收窄,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由降转增,当月同比分别增长63.1%、19.6%、3.8%;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汽车行业利润降幅收窄,较9月份分别收窄32.6个、11.9个和11.4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好转。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平稳恢复,叠加工业品出口持续增长,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有所改善。10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分别收窄27.7个和20.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原材料制造业的5个行业中有3个、消费品制造业的13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速较9月份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其中,原材料制造业中的钢铁行业今年以来月度首次扭亏为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80.1%;消费品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文教工美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44.3%、21.1%、8.3%,较9月份回升53.3个、65.2个、3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两位数增长。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9%,大幅高于规上工业中等水准22.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9个百分点,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从行业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3%、48.8%、40.0%、39.4%。总体看,虽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带动下,工业公司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工业公司利润稳定恢复。